搜索
党建
位置:
首页
/
/
/
【改革开放40年】从平房筒子楼到洋房别墅……

【改革开放40年】从平房筒子楼到洋房别墅……

  • 分类:党建动态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1-24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【改革开放40年】从平房筒子楼到洋房别墅……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党建动态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1-24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  1978_2018,悄无声息中,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风雨砥砺的40年。在国人的观念里,房子是头等大事。从平房到高楼,从福利分房到住房的商品化,中国住房改革经历了风雨兼程的40年。透过住宅的变迁,也可以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。

  1980年4月2日,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,启动了中国房改进程。从此,中国的住房开始了从瓦房、平房,到楼房、公寓、别墅的全新发展阶段。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的统计数据,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由3.6㎡变为40.8㎡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是中国人口增长最为蓬勃的时期,人口与住房的矛盾日益加大,住房多是分配的,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租赁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,仅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子。人口多、住房面积小、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。筒子楼,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。

  "筒子楼"往往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,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,状如筒子,因而得名。它当时也被称作"福利房",一般是国有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而建造的住宅建筑,有不少筒子楼是用废弃的办公室或厂房改造而成。筒子楼面积狭小,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平方米的面积,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。曾有无数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,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。筒子楼的尽头往往是洗漱间。一整层的住户,都要依靠它来完成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清洁工作。这里的住户早晨排队洗漱也是家常便饭。

  筒子楼虽然拥挤不堪,却也给不少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。上班面对面的同事,下班门对门的邻居,邻里关系融洽,大人小孩楼上楼下随便串门。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烟飞溅、人声鼎沸,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也成了那一代人特有的记忆。

  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房子逐渐变得破旧,且分配不均的缺点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。上世纪80年代,城市出现了新建的楼房居民小区,每家每户开始拥有厕所、卫生间、客厅,"筒子楼"逐渐被单元楼取代。这种单元房设施相对完备、自成体系,相比原来的筒子楼,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台阶。住户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,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,对于住户的隐私保护得较好。但也有人称这种户型不利于邻里交往,导致了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冷漠。

  进入上世纪90年代,有了越来越多的红砖房和楼房,越来越多的家庭通水通电,一些地区甚至能在家里上网,人们开始装饰房间,屋子越来越漂亮;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,人们生活越来越方便。住宅的楼层一般不高,大多在7层以下,这个时期的住房容积率较低,人口密度小,相比以前的单元房更加舒适宜居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商品房。这些商品房加大了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的面积,较高档次住宅还有餐厅、书房、储藏室,卧室以外的居住空间大大扩展。以实际的居住面积算,当时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8平方米。

  步入21世纪,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,住房形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。花园洋房的环境优雅、郊区别墅的安静舒适、LOFT公寓的时尚个性……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。至此,中国的住房形态迈入了现代化阶段。

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装修也成为热点,在追求宽敞的同时,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。宽敞明亮的屋子,楼前楼后的花园,直通车库的电梯……这个时候,房子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。年轻人喜欢有一间书房,女主人想要一个瑜伽室,老人更希望有地方喝喝茶,小孩子也有了自己专门的游乐室。

  改革开放40年,也是中国住房改革的40年,居住条件的变化可谓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。一套房子,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奋斗和期望。40年间,中国人住房的变化,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历程。居者有其屋,是不断前行的中国梦!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推荐新闻

版权所有:天津宜药印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22  津公网安备12010402001866号   津ICP备05008987-1号   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天津
客户留言